惠陽區(qū)今年中造水稻進入收割期,近萬畝水稻長勢良好,平均畝產超過550公斤。這些種植中造水稻的田地,大多數(shù)是利用菜地進行輪作,既可提高水稻產量,又可改善土壤,成為惠陽農民增收的新方法。
在惠陽區(qū)良井鎮(zhèn)時化村一片水稻田里,金黃飽滿的稻穗壓彎禾苗,農民駕駛收割機進入田里收割稻子,10多分鐘,一畝水稻就完成了收割。在三四個月之前,這里還是一片菜地,進入4月,菜農就犁地曬田,改種中造水稻。
“這個季節(jié)種不了菜,蟲害太多,經濟效益不好。”良井種植大戶周福興說,每年5~9月,菜地里的害蟲很多,要噴很多農藥,但效果并不理想,種菜產量低,品質也不太好。今年他把300畝菜地改成了水田,種植中造水稻,畝產達到了550公斤。除去種子、農藥、化肥等成本,這300畝中稻可為周福興帶來近10萬元的收入。
惠陽區(qū)農業(yè)局高級農藝師刁石新說,每年5~9月,惠陽處于高溫多雨、多臺風季節(jié),不適宜種植蔬菜,尤其是葉菜類蔬菜,不僅病蟲害嚴重,生產成本高,且產量低、品質差,經濟效益低下,許多菜農將菜地休耕棄種或丟荒半年。
“利用菜地休耕期間種植一季水稻,充足的雨水,高溫強光的氣候和肥沃的菜地,可滿足水稻生長需求。”刁石新說,前期有利于煉苗壯莖、形成大穗多粒,后期有利于提高結實率,一般可獲得高產。
刁石新說,菜田連續(xù)多年種植蔬菜,大量積聚病菌和蟲源,會加重病蟲和雜草的危害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農民只能不斷地施用大劑量的菌劑、殺蟲劑、除草劑等農藥,長此以往,菜地積聚的有害物質不斷增多,耕地質量也不斷下降,導致產出蔬菜品質和產量均下降。
“中稻收割后種植蔬菜,不僅減少了病菌源、蟲源,還消滅了多數(shù)陸生雜草及其種子。”刁石新說,這樣一來可減少農藥施用量30%,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種植效益。
據(jù)悉,今年惠陽區(qū)中季稻種植面積近萬畝,主要分布在良井、永湖和鎮(zhèn)隆三地,品種多為金農絲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