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文欽,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龍川鎮(zhèn)張合屯村人。10年前的他還是個拖拉機手,如今的他是承擔著南華縣2個鄉(xiāng)鎮(zhèn)12130畝煙田的育苗業(yè)主。與烤煙結緣的十年,他給我們講述了自己的“金葉”故事。
從“拖拉機手”到“育苗業(yè)主”
十年前,張文欽開著一輛農(nóng)用拖拉機,平常幫別人拉拉貨,有時候拿不到工錢不說,賺來的錢還不夠修車。后來,他一咬牙,把拖拉機賣了,在村里流轉(zhuǎn)了土地,成立了合作社,帶著村里的父老鄉(xiāng)親種人工菌、種蔬菜。因為缺乏經(jīng)驗,第一年行情不好,種出來的菜沒有銷路,張文欽帶著大伙兒免費把菜拉給了縣里的學校。當時流轉(zhuǎn)的土地800塊錢一畝,為了繼續(xù)讓合作社辦下去,張文欽又輾轉(zhuǎn)種了梨樹,依然沒有成功。社員們開始對張文欽對當初入股加入合作社紛紛開始質(zhì)疑。
屢戰(zhàn)屢敗的張文欽,在政府牽線搭橋下,依托合作社的基礎,與煙草結緣搞起了育苗大棚。從拖拉機手到育苗業(yè)主,消毒、播種、控溫、防蟲……張文欽要學習的技術還有很多。
2011年,是張文欽培育煙苗的第一年,當時楚雄州推廣沙培育苗,為了確保煙苗質(zhì)量為煙農(nóng)負責,南華縣煙草分公司的技術員幾乎把家“搬”到了育苗工場,連吃飯都是錯峰“輪班”。把控制溫度、殺蟲防病、施肥剪葉技術一一教授給張文欽,還帶他去祿豐市的合作社學習管理。當看到健康茁壯的煙苗出棚,張文欽又一次找回了信心。
從“育苗業(yè)主”到“職業(yè)煙農(nóng)”
有一天,一個煙農(nóng)找到張文欽,說他供應的煙苗有問題,吵著要賠償損失。雖然后來查明原因是煙農(nóng)管理不當導致煙株生病。但這個事情對張文欽觸動很大!昂蛺廴艘缓嫌嫞蝗缥覀冏约阂卜N烤煙吧,就用我們自己育出的煙苗。”張文欽說。
2012年,在煙草部門煙稻“輪作”的建議下,張文欽把流轉(zhuǎn)的500多畝土地拿出200畝種植烤煙,剩余的用來種水稻。
“煙草公司的技術員隔三差五就往我地里跑,干旱時教我們節(jié)水保苗技術,雨季時候催我們排水排澇,烘烤時候手把手教我們控溫排濕……”張文欽說。
文欽(右)和愛人在育苗大棚管理煙苗。張靜梅 攝
張文欽很好學,“前腳”學會育苗,后腳又跟著煙草公司的技術人員學種煙,付出總會有回報。
“第一年的200畝煙田,除去成本每畝有1000元利潤,加之育苗、水稻的收益,合作社的社員們都享受到了分紅。”張文欽說。
十年“金葉”路,張文欽從在外漂泊的駕駛員到家門口穩(wěn)穩(wěn)當當把錢賺的育苗業(yè)主,家里的40平米的小平房換成兩棟小洋樓,離不開烤煙這棵“搖錢樹”,更離不開煙草公司技術員的悉心指導。
手捧“金葉子” 過上好日子
烤煙種成功了,縣煙草公司和農(nóng)業(yè)局的技術人員又給張文欽出主意,幫助他在煙地里套種玉米、蘿卜。
“7月份我把玉米苗種下去,等煙采結束,玉米也長高了,去年套種的90畝玉米,賣到廣州增收4萬多元,還有30多畝蘿卜,也早早賣給了做蘿卜絲的廠家。”張文欽說。
有了張文欽的現(xiàn)身說法,鄉(xiāng)鄰們對他漸漸開始信任起來,也愿意跟著他干。在育苗工場,54歲的朱長瓊從合作社成立之初就跟著他干。一年有365天,有300天都在合作社工作,到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10年了。
“一天80塊的工錢,張文欽從不拖欠,遇到家里有急事,還提前預付,做人本分,也誠實守信。”朱長瓊說。
像朱長瓊一樣有10年“工齡”的工人在合作社有七八個。村里的大伙,年輕的外出務工,年長的就守在家里,看著他們沒有經(jīng)濟來源,張文欽就把他們的土地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流轉(zhuǎn)過來,只要愿意都可以到合作社幫忙,能育苗的育苗,能種煙的種煙。
“一季煙下來,我至少需要五六十個工人,一年的工錢也是五十多萬!睆埼臍J說。
張文欽的堂弟張文松,之前一直自己做生意,受疫情影響生意無法維持就找到他訴苦。
張文欽給堂弟張文松出主意說:“種蔬菜看行情,做生意看疫情,只有種烤煙什么都不用看,利好的政策,成熟的技術,只要肯吃苦就虧不了!
這一琢磨,張文松也跟著張文欽種起了50畝烤煙。
張文欽腦子靈光也能吃苦,煙苗還在棚里長著,就想著下步怎么利用閑置大棚增加收入。
“等育苗結束,我要像往年一樣,把育苗大棚變成“花果園”,把閑置的大棚利用起來,再給大伙增加點收入。”張文欽說。
十年磨礪,日子慢慢好過了,疫情之前他會帶著媳婦兒子出門旅旅游,現(xiàn)在出不了門,他就帶著媳婦去元謀、玉溪、通海學種植技術,兩口子再不像那些年起早貪黑為生計發(fā)愁。
“這些年,開拖拉機、養(yǎng)雞種菜,最后還是職業(yè)煙農(nóng)這條路最靠譜!睆埼臍J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