肖國水是羅源縣岐峰山水生態(tài)農業(yè)合作社的理事長,也是縣食用菌協(xié)會的會長。5年前,39歲的他響應政府號召,放棄城里穩(wěn)定生意,毅然回村種菇創(chuàng)業(yè),帶領當?shù)仞B(yǎng)豬戶轉產轉業(yè)。
為了把菇種好,肖國水先是前往菌菇大縣古田,學習生產技術。第一年菌菇大獲豐收,行情也好,合作社賺了400多萬元。但創(chuàng)業(yè)并不容易。種菇第二年,受市場不景氣、銷售渠道不暢等疊加影響,不但沒賺錢,還把本錢都虧進去了,合作社陷入步履維艱的境地。
“必須走出去,看看別人是怎么種菇的。”2012年下半年,肖國水自掏腰包前往“食用菌之鄉(xiāng)”河北省平泉縣“取經”,并成功引進了免割袋栽培技術。
“僅此一項,每年為合作社省下近百萬元的成本。”肖國水說,以往傳統(tǒng)出菇時,要請村里的一兩百號工人來割袋,既費時又影響香菇質量。免割袋栽培技術運用后,不僅香菇栽培規(guī)模擴大了,而且菇形好、質量高,經濟效益明顯提高,合作社第二年扭虧為盈。
“生產大有學問,市場千變萬化,不走出去,不知差距。”肖國水說,這些年,只要聽說哪里有專業(yè)展銷會,他再忙都要抽時間去參加。“每次出去,總能接觸到更有經驗的種菇能手,還可以聽到權威專家的講座,了解到食用菌最新的市場信息。”
看到岐峰村的菌菇好產好賣,周邊村莊的菇農紛紛來邀肖國水傳授“門道”,肖國水總是來回奔走,熱心為菇農解決難題。此外,平時開車外出辦事,只要遇到菇棚,他也總要停下來摸進去,與菇農切磋交流。
今年8月,被推選為新一屆縣食用菌協(xié)會會長后,肖國水的腳步更是停不下來,東園亭、陶洋、西峰、徐坪、乾溪……一次次翻山越嶺,跑遍了羅源縣鄉(xiāng)鎮(zhèn)大大小小的菇棚。
20日下午,記者驅車前往羅源縣霍口鄉(xiāng)。抵達時,卻吃了個“閉門羹”。半個小時后,記者才等到匆匆趕來的肖國水。
“不好意思,讓你們久等了。”肖國水甫一落座,連聲表達歉意。和肖國水同行的,是羅源縣農業(yè)局局長雷霹。原來,他們趁等記者的功夫,前往臨近的東園亭村,調研了解食用菌生產情況。
眼下又值香菇上市旺季,今年合作社的產值將達2200萬元。“接下來這半個月,我爭取跑遍全縣的種菇大戶,為明年生產作些調研。”肖國水說,明年,他還要前往黑龍江、河南等地走一走,了解食用菌出口渠道、菌種研發(fā)等經驗,把羅源香菇品牌打出去。